找到相关内容22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(四)A

    。河南居士竺叔兰,善解方言,译出(为)放光经二十卷」。   朱士行在洛阳所讲的「小品」,就是『道行般若经』。这部经,古人评为「道行颇有首尾隐者,古贤论之,往往有滞」。士行知道有广本的『般若经』,所以到...「光赞本」。  2.『放光般若波罗蜜经』:这是朱士行在于阗求来的,译成二十卷,九十品。传译的经过,如『出三藏记集』卷七,『放光经后记』(大正五五·四七下)说:  「朱士行……西至于阗国,写得正品梵书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5240615.html
  • 佛教经典常谈\二、现存的佛教圣典

    之一的朱士行,宣讲《般若经》,但因有些地方难以通达,所以为了寻求梵本,于260年赴西域,在于阗得到原典;送回洛阳后,被翻译出来,即现存的《放光般若经》。但朱士行自己却留在于阗,八十一岁入灭。  到西方寻求圣典,朱士行是其中的先驱,接着陆续出现一些西行求法者,其中,特别受人注目的是法显。  法 显  法显深感规范僧侣生活的戒律不够完整,为寻求「经」、「律」原典,六十岁后,于399年与数位同伴从长安出发...

    渡辺照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3141089.html
  • 龟兹国与西域的大乘佛教──从两汉至鸠摩罗什时代(1)

    策源地。魏甘露五年(260),朱士行等前往于阗取得《道行经》的原本,证明在三国年间,大乘教在斯土早已根深蒂固。401年,西域求法高僧法显途经于阗,在《佛国记》中赞叹佛教的衍盛,谓“僧乃数万人,多大乘学者...其中必有部份原本出自于阗。  (四)般若类经典  众所周知,《放光经》的原本,是朱士行在魏甘露五年(260)于于阗求得,元康元年(291)在洛阳译出。竺法护所译的《光赞经》十卷,是《放光》的同本异译,由...

    唐秀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0544399.html
  • 梁武帝注解《大品般若经》与“佛教国家”的建立

    详矣。龙树菩萨著《大智度论》训解斯经,义旨周备。此实如意之宝藏,智慧之沧海。(30) 三国时期,朱士行研究《道行般若经》见文意深隐、未尽完善,遂发心于甘露五年前往西域于阗搜索原本。《放光经纪》: 朱士行以甘露五年,出塞至于阗国。写得正品梵书,胡本九十章,六十万言。 ……以元康元年( 291 )竺叔兰口传,正书九十章。(31) 朱士行求得的《般若经》由竺叔兰译成《放光般若经》,为两晋僧侣与玄学...

    颜尚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4448415.html
  • 关于初传期佛教的几个问题

    两汉之际佛教初传,以伊存授经作为开始的标志;终于四世纪末,以道安逝世、鸠摩罗什入长安作为结束的标志。初传期佛教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:前者为依附黄老之学阶段,后者为攀缘玄学阶段。两个阶段以朱士行西行求法为分...也看不出此时的佛教与神仙家或方术之士有什么牵连。   三、汉末三国佛教大发展及其原因   从汉桓帝建和初年(约147)安世高来华至三国魏甘露五年(260)朱士行西行求法的一百多年间,佛教在我国得到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2752941.html
  • 佛教入华初期传布地理考

    于狱。  广弘明集卷十一唐法琳上书驳傅奕,引之,作‘释道安,朱士行等经录目云’。梁任公则以阿育王尝派遣宣教师二百五十六人于各地,或有至中国者,证其事非不可能也(注2)。  其二,三国志卷三十裴注引...理解,则愈益深入,或有感于前此所译经典之难以喻解,遂有朱士行之西行求法。出三藏记集传上卷七三朱士行传曰:  出家以后,便以大法为己任。常谓入道资慧,故专务经典。初天竺佛朔,以汉灵帝时,出道行经,译人口传...

    何启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0155251.html
  • 《放光般若波罗蜜经》在中国的传译和影响

    放光般若经》有二十章,九十品,是朱仕行从西域取回的,他在于阗抄写了一个大约二万偈颂的梵本。朱士行是汉土第一个受戒的沙门,他大约在公元3世纪上半叶,出生于颖川(河南东部许昌附近),出家后去了洛阳,在那里学习《道行般若经》,这是当时唯一传入中国的般若经。《道行经》译文粗涩,朱仕行在讲解时,常常遇到困难,因此誓志到西域取得大品般若。   朱士行在西域求得大品般若后,由于当地小乘声闻学者的阻挠,他并未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361922.html
  • 汉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与中国文化

    聂承远参正佛句,达到弘达雅畅的地步。接著,惠帚时印度僧竺叔兰和无罗叉也来到长安,译出朱士行在于阗求得的《放光般若经》。这是第一位汉土沙门西行求法所得的第一部梵经。中国重要的译经,实从西晋的法护开始。  佛教在东晋以前还未兴盛,汉瑰以前也没有人出家,但从朱士行第一人出家以后,已经有了新趋势。东晋时代,帝王大力提倡,中西名僧如佛图澄、道安、慧远师弟和鸠摩罗什等人相继鼓吹,信佛出家的风气大开。  佛图澄...

    高祯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1164797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时的佛教

    曾设译场。佛经的大量翻译,使佛理流传更广,更容易深入民心。  4.华僧西行取经及译经  曹魏时,朱士行以当时小品译本文意隐晦,乃发愿西行,抵于阗,得梵本,遣弟子携经回中土,为西行取经的第一人。此后,...此时期之发展甚速  c)印度和西域僧侣东来与华僧西行之风气开始  d)译场组统渐见完备,翻译眼光亦见正确  e)佛教出现宗派之萌芽  2.佛教盛行情况  a)魏文帝黄初年间,中国人始有剃发为僧,朱士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2552389.html
  • 读汤用彤先生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》记

    由上两事,又可推知,《敏录》为书体例,盖亦已兼载译人有关翻译事迹。书只一卷,或不太详耳。  (四)《放光经》,据出经后记,原为朱士行写得胡本,后由无叉罗、竺叔兰等译出。而《祐录》卷二云:  《放光经》二十卷 右一部,凡二十卷。魏高贵[乡]公时,沙门朱士行以甘露五年到于阗国,写得此经正品梵书胡本十九章。到晋武帝元康初,于陈留仓垣水南寺译出。  后复说明,此依“《安公录》所载”也。后之录家,亦翕然相从...

    张德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45556386.html